脉道系统主要由八脉道组成。八脉道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奇经八脉和它们的附支及交通支脉配资行业排名,八脉道是人身体上十二经络之外的八条脉路,是人体物元隐态生理组织结构。
八脉道系统是人体组织结构深层次的经脉系统,外连于经络,中渗于组织,内连于臓腑。
八脉道系统,是修身修真学生命再造工程中后天返先天第一个层次的基础物元生理组织系统,是进入初真修证阶段的必修内容,是后天进入先天的人体生理组织的秘密通路,是全息体元的基本生理组织系统,也是实践“人法地”修证方法时必须疏通、建立、充盈、开放的第一层先天生理组织系统。
八、八脉道系统构成及其作用
脉道系统既包含经络系统,又别于经络系统这一基础隐态质象生理组织。
脉道系统在修身修真生理学中属于初真阶段必修的生理组织结构系统,是人体隐态质象物元生理组织中“后天中含先天”向生理组织的“真先天”境地复返的必由之路。
展开剩余88%八脉系统在人体生理组织的较深层(经络之下或内),大部分纵向排列,与十二经络的走向相同,只是解剖位置相对较深。
例如,修身修真学中的“意动修经,灵动修脉”,在灵动中拍打四肢躯干的原因之一,就是疏通深层之八经脉和浅层十二经脉中部分狭窄、阻滞的经络。
八脉系统也同十二正经一样,存在着它们自己的“脉别”和“别络”(附支、交通支),实证者随着修证的深入可逐步内观到它们的客观存在。
八脉之中,只有带脉在人体中是横向排列,与十二经络纵横交叉,沟通和连接经络。
十二经络在人体四肢中的排列呈现内三阴、外三阳这一结构特点。
八脉系统则不同,它是“蹻维阴阳循内外,冲脉一支贯居中”,从而形成“内二阴外二阳,冲脉居中央”这一结构特点,将肢体深层内部在纵向上五脉一统。
这个特点是道家学说所总结的脉道特点,医家由于对冲脉的认识不同,对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在上肢是否有分支无据可查,而未能与道家观点一致。
八脉系统是人体生理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络系统共同存在于机体之中,成为修身修真生理的基础系统。八脉系统相对于十二经络而言,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发挥沟通、联络作用,进一步密切十二经络之间的联系。
一旦把八脉道炼通以后,八脉系统对十二经络系统就具有了沟通联络的作用,沟通、联络、维系、组合所有的阳经和阴经。
像“阳维维于阳”,就是沟通、联络、维系、组合所有的阳经,“阴维维于阴”,就是沟通、联络、维系、组合所有的阴经;
带脉如带,横向连接、沟通、联络、约束阴阳各经络;
冲脉扼守要冲之地,通行上下统率、主导着三阴、三阳,渗灌、调节三阴、三阳;
督脉似江河,总督诸阳经;任脉似湖泊,为诸阴经之海。督脉与任脉和中脉,共同构成人体一太极的能量传输结构。
八脉系统如果不打开,十二经络系统就会始终各自顾各自地长时间“单干”,没办法协调统一起来。
其二,八脉系统具有渗灌和调节作用,可以调节十二经络的气血,当十二经络气血有余之时,则可流注进入八脉,储蓄以备用;十二经络气血不足之时,则可以从八脉“溢出”,而补充其不足。
如果八脉系统一旦求证出来,体内光的能量和气的能量就可以向体表十二经络迅速地传输;同时对内部臟腑进行渗灌、充满并且调节它们,这种作用将会大大地增强。
再加上带脉横向的连接、沟通与联络,并且约束阴阳所有的脉,整个人体脉道就会出现一个整体的运动。
当体内精气比较充足的时候,则可流注进入八脉,储蓄以备用,通过八脉的调节,就可以迅速地传达到十二经络中;
当十二经络摄入的能量充足时,也可以通过八脉迅速地转向仓库进行储存,当十二经络气血不足之时,则可以从八脉“溢出”,而补充其不足。
其三,八脉与体内的肝、肾等阴臟之间,与女子的胞,与脑和髓等奇恒之府的关系较十二经络更为密切,具有一定的生理、病理意义,在修身修真生理学中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五臟玄明靠八脉”,这也就是说八脉对臟腑的先天转化具有直接的能量传输功能。
八脉系统,在体内与肝臟、肾这些没有直接与外部交通的臟腑关系非常密切。
比如,肝没有直接和外部连接,而胃却可以通过食道、口腔等和外界有连接。
八脉系统可以直接连接、贯通肝臟、肾臟和女性的子宫,从内部深层去连接大脑、骨等等这些组织器官。
如果没有八脉道的贯通和连接,可以说内炼就没有办法深入和提高,所以八脉道系统在内炼修证中是关键的中级转换阶段。
如果我们想要摆脱后天的制约,真正全面进入先天状态,就要将八脉系统通过相应的方法完整打通。
八脉道系统是初真组织结构层,是修身修真学人体组织结构的深层次,是后天返先天必须掌握和实践修持的一大生理组织系统。
应用黄帝和老子的修身得一守一法对八脉道进行修证和观察,会比较完整而且系统地完成,所慧观的结果常比金丹法更深入和全面。
在守一法中,可以观察到体元对八脉系统的主宰作用和管理作用。
九、八脉道的特性
八脉道,属于奇经,具有单一性,它和十二经络“左右相对”“阴阳相对”的特性有所不同。
八脉道系统,在常人身上不能完全运动开来,只有通过内炼才能把它们打通。
八脉的分布方向,其中七条脉的分布都是垂直的,只有带脉的分布是平行横着的。
在结构上,其中的阴蹻、阳蹻、阴维和阳维脉都是循行在内外之间(中央和外部之间)的位置上,只有中脉刚好分布在正中间,这种结构特点要把握住,自己气机运动的时候要知道是哪条经络在动。
阴维和阳维,都是发挥联系、维系的作用。就像水库的闸门水多了就可以将其提起来放出一些,少了就需要将其放下来。
道德修身的实践,圣人之治方法论的实践,不能离开家庭和社会,比如有的常年素食的的修身者,要给家人做肉食的话,腰腿等部位就会疼起来,自己又没办法回避和逃脱这个做饭的任务,只好忍着疼痛。
在这个格物致知的过程中,就反映出在脉道修持层面上的不足,修身者应该十二脉都通,十二脉都通了以后,要实现自己的任脉、督脉、中脉通,还要应该尽快转向带脉通,网脉成。
可以说这个“网脉成”呢,就是迈过这个被动格物的关键的一步。
当网脉没有构成的时候,那么外在的任何太极黑里面的现象,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身体内,对身场造成影响。
这个网脉的窍呢,又恰巧在外生殖器,要把里面的炁能够转化,才能形成这个网脉。
所以说它也就牵扯到了肾炁元精足不足啊,也就是六道阳爻到底破了多少,补得怎么样。
所以在这个不足方面,要好好地根据理论来检查一下自己内部复返、补爻这个工程实践得如何。
很多人都还难以完成这个网脉阶段,有的人,在这个网脉阶段徘徊四五年、七八年甚至十来年的都有。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元精之炁没有补充上来,这六道爻,还处在三破或者四破甚至五破的状态。
也就是说还存在着五道阴爻、四道阴爻、三道阴爻、二道阴爻、一道阴爻,因而这个网脉就始终出不来,也就只好去感受非常复杂的太极黑的世界。
也就很容易别人有肝癌,走到你跟前你的肝疼;别人有胃病,走到你跟前,你就胃胀;别人腰痛,你也腰痛;别人头痛,你马上也头痛。
而不能非常自如地去关闭这些接收干扰信号的门户。你就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长期被动。所以需要在这种现象出现的时候,首先从内部去找这个方面的原因。
凡是比较低级的这些信息场的感应,常常都会发生在修身者腰部以下的区域,越是阴性强的位置会越在下面。
但是,如果我们有了一个强大的内在的能量和外在的场性,那么这个就很容易调节。也能够自如地说接受它就接受,说拒绝它也就拒绝,就能够调控自如。
所以修身者在网脉还没有修成的情况下,到了庙里面、观里面,应当少到那些塔里面去。
因为“逢塔必阴”,实际上这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不必否定。要尽快完善自己,把理论吃透,去及时地完成这个网脉通阶段,迈过这一个时期,是个关键。
所以,对于八脉道的理解和掌握,要能知道前面具有阴阳属性的六条脉是起积蓄能量和平衡能量的作用,这是我们要认识和掌握的。
阴蹻和阳蹻、阴维和阳维、任脉和督脉,都具有这样的作用。带脉,主要是完成协调作用。
锻炼中,我们要掌握、抓住其中的关键脉线来修,要抓住任脉和督脉的修,抓住中脉和带脉的修。
如果紧抓住这四条脉来修,那么其它的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就很容易被同步带动。
在太极修身等内炼的实践过程中,每天都要把浊气排掉,同时把多余的能量存储到八脉道里,更多的能量就要放到仓库里面。
如果八脉道里面没有充满的话,要想提高功夫是很难做到的。
就像地表上的河流水系一样的原理,河流的水多了,水库的水就能盛满;水库的水盛满了,湖泊才能满;湖泊满了,大江大河的水才能满。
(全文完)
资料来源:
1.《道医学》,作者熊春锦 华龄出版社 2022年
2.《太极修身》 作者熊春锦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年
3.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温馨提示: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章来源于网络配资行业排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所提到中药材仅供参考,具体病情仍需专业中医辨证开方!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天金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