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场以“枫桥诗会·夜泊新声——大运河文化诗会”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在苏州枫桥景区古戏台举行,旨在通过多元艺术形式,展现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诗会以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为精神内核,巧妙融合大运河文化、古典诗歌与非遗技艺,通过“童心咏志-古韵传承-青春对话”三大篇章,奏响了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序曲。
在“童心咏志”篇章中,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枫之声”合唱团以原创校歌《枫桥夜泊》献唱,将古典诗意与童声合唱完美融合。歌曲保留了“寒山寺”“钟声”等原诗意象,同时将“愁眠”之意转化为“莘莘学子情”,通过校史照片与枫桥实景投影的交替闪现,定格了“小学生与钟声”的传承画面,展现了非遗文化在童声中的传承与发扬。
紧接着,福建厦门布袋木偶非遗传承人以《木偶童趣》的表演,将大运河畔的生活智慧生动呈现于观众眼前。木雕偶头的灵动表情与布制躯干的灵巧动作,在指尖技艺的操控下,仿佛赋予了木偶生命,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温度。
“爱心相伴·诗暖人间”篇章中,星悟空公益朗诵艺术团带来了《游子吟·咏梅》的融合表演。孩子们以灵动的手势舞诠释了“临行密密缝”的亲情温暖,又以激昂的集体朗诵传递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坚韧气韵。
进入“古韵寻踪·诗画江南”篇章,专业昆曲演员倾情演绎了《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借“游园”“惊梦”等经典场景,展现了杜丽娘因《诗经》“关关雎鸠”而萌动情愫的诗意刹那。昆曲身段与唱词字幕的交织,呼应了“诗与情”的主题,展现了古典戏曲与唐诗的千年共鸣,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诗会的终场环节,高校大学生朗诵团献上了《水墨江南·青春寻梦》的朗诵。学子们以“四年前第一次踏上枫桥石阶”的青春视角,巧妙串联起“夜半钟声”“江枫渔火”“铁铃关”等经典意象,通过语言的演绎重现了《枫桥夜泊》的意境,生动展现了“古老石桥连接古今中外”的文化脉络。同时,江南丝竹乐《枫桥夜泊》以箫独奏拉开序幕,逐渐与语言朗诵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乐”的沉浸式意境。大屏幕上缓缓浮现的“愿诗歌与爱,如运河流水永续”的字幕,为这场诗会画上了温情的句点。
此次诗会以“一诗一河一文化”为核心,串联了“诗、歌、戏、偶、诵”五种艺术形式,覆盖了大学生、儿童、非遗传承人及特殊群体等多个层面。通过代际接力的方式,实现了“古韵由青年诠释、非遗靠童心传承”的文化传承目标。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诗会不仅是对《枫桥夜泊》这一文化IP的当代激活,更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它让人们在灯火与诗韵中,见证了千年文脉的“夜泊新声”实盘10倍杠杆平台,感受到了大运河文化的时代魅力与深远影响。
天金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